云天励飞,一个AI独角兽的数字化飞跃
2022-02-11
share to :

12月初,很多人被一则消息触动。电影《亲爱的》原型人物孙海洋夫妇,找到失散的儿子孙卓。


2007年,四岁的孙卓在深圳被拐。为了寻子,孙海洋走遍全国各地,历尽14年艰辛,大团圆来得不易。


在AI、算法等科技加持下,打拐手段不断升级,寻找失踪人员不再大海捞针。


2017年的大年二十九,深圳坂田派出所接到一起儿童走失警情,专案视频组通过海量大数据检测、比对和跟踪技术,案发15小时内就找到被拐儿童。大年三十,这个家庭重归团圆。


这起案件中提供技术支撑的,正是云天励飞。


2014年,董事长兼CEO陈宁刚好为《亲爱的》触动,产生借助人工智能帮助寻找失踪儿童的念头,次年,云天励飞推出动态人像识别系统“深目”, 迄今已协助公安破获各类案件数万起,协助找回400多名走失儿童和老人。


7.png

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


从AI安防起步,云天励飞的目标是打造“自进化城市智能体”。提质、增效、降本、是AI在城市进化中发挥的作用。作为一个正在冲击IPO的独角兽企业,云天励飞内部在加码技术,提升竞争实力。


数字化,成为云天励飞弯道超车的新引擎。


创“芯”起飞


云天励飞是一个技术型海归创业的故事。


陈宁是中国第一款商用矢量处理器芯片设计者,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。为了将研发的AI技术落在应用,陈宁回到深圳,与几位工程师一起,成立云天励飞。


创业艰辛,万事开头难。


云天励飞诞生之初,人工智能尚未普及,应用场景偏少。一开始,团队就找准数字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安防赛道。


基于核心产品“深目”系统,深耕公共安全、公交、边检、社区、校园等各类场景,并由深圳复制到国内100多个城市中。


8.png

陈显炉是云天励飞的001号员工,现任供应链体系副总经理。他回忆,公司创立第一年,大家过得比较苦,但为了同一个愿景都乐在其中,“当时,我们经常叫一个酸菜鱼或者水煮牛肉外卖,七八个人一起吃。”


项目交付时,由于人手不足,陈宁经常亲自跑现场,与客户讨论需求。


陈显炉记得,早期一个项目与地铁有关,设备部署只能在凌晨1点到4点之间,大家照样干劲十足,“从一个员工的角度来看,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

2020年疫情爆发,人工智能技术大有用武之地,云天励飞也发挥所长,推出一款人脸识别的智能测温设备,且以此为基础,打造了疫情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,迄今该款智能测温设备,遍布于深圳市6300多家零售药店以及部分农贸市场、交通枢纽、社区。


9.png

云天励飞智能测温设备


“人们进入药店时,设备会自动对人员进行测温;如果购买了退烧药、感冒药等药品,购药者还可直接通过设备登记信息,而过去这个工作是靠药店工作人员,用纸和笔记录,再录入到电脑里。”


云天励飞董事、CFO兼董秘邓浩然解释,设备记录的测温、购药等信息,会在后台与其他的疫情相关数据打通,为防疫相关部门提供数据采集、哨点监测、研判预警、闭环流转、辅助流调等全方位的能力。


在安防领域之外,云天励飞也将业务拓展至更宏大的城市治理,希望通过AI打造自进化城市智能体。


10.png

云天励飞董事、CFO兼董秘邓浩然


“把原来微观的AI载体扩展到整个城市,把一个城市作为AI载体。”邓浩然说。


勾画宏伟蓝图,云天励飞的底气在于端云协同、算法芯片化两大核心技术,基于此,其拥有可以系统落地各种应用场景的能力。


云天励飞的AI技术,已经渗入城市运营和人居生活的诸多方面。


11.png


以其为深圳巴士集团打造的巴士智能线路优化系统为例。过去,公交车派班多靠主观意识判断,该系统可分析各站点上下车人数、城市居民通勤距离和时长等数据,并为站点规划、运营路线优化提供建议。


“通过这个系统,我们帮助深圳巴士集团提升了20%左右的巴士运营效率。”邓浩然说。


补足管理短板


伴随应用场景的商业化落地,云天励飞快速崛起,从最初仅几个人的初创公司,成长为规模近800人的独角兽企业。


2018年至2020年,收入由1.33亿元增至4.26亿元,几乎连年翻番。


业务和人员高增长,公司架构、运作流程日益繁杂,管理上挑战与日俱增。


12.png


陈显炉坦言,人工智能企业的特性在于,商业模式还未固定,需探索不同应用场景,客户和项目多样化,产品更新迭代快,组织成员构成相对年轻,注重高效率。


云天励飞的业务主要由项目驱动,管理模式以项目为中心,必须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反应。


在创业早期,公司业务规模和数据量少,项目报价、立项、预算、结项、服务等都是手工记录实现,采用Excel就能搞定。公司一做大,项目数量增多,手工方式数据分散、效率低的短板暴露。信息化、数字化成了必修课。


“ERP是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选择。” 邓浩然说。


一开始,云天励飞引入国外业务供应链系统,很快发现它难以满足初创型科技企业的需求,水土不服。


比如,在应用过程中,国外系统难以与项目、售后、条码、费用报销其他系统打通,彼此数据割裂,无法协同,也难以进行集中性的数据挖掘。


2019年,云天励飞与金蝶建立合作,开始新一轮数字化探索,破旧立新,内部也一度经历阵痛。


“推进这个项目时,最大的阻力在于,每个部门都提出一套自己希望的运作规则。”陈显炉解释,建立数字化平台要将各部门串联,与部门原有行事规则冲突,需调和、满足不同部门的“口味”。


几经磨合和沟通,才达成一个各方都接受的方案。


“质的飞跃”


历时4个月的建设流程,2019年7月,云天励飞通过金蝶云·星空搭建的、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业财一体平台上线,完成从线索到收款的全流程管控,还打通了供应链、财务核算,做到基于项目的一体化管控。


陈显炉形容,新平台带来的效率提升,是“质的飞跃”。


13.png


“ERP解决的,其实是信息流、资金流和物流的问题。”他说。


举例来说,在信息流端,早期使用其他厂商系统时,信息传递多靠发邮件,项目成员之间常衔接不畅,“你发邮件做了备案的内容,有可能没有抄送给下一个环节的成员,他是没有办法辨别和确认的。”


基于业财一体平台对项目的全周期管控,公司成员可随时跟踪项目进展,“从项目商机线索获取到立项、合同、订单,再到发货、出库,基本实现全链条的信息闭环。”


14.png


平台之中,云天励飞内置了商业智能分析(BI)及星空移动端的应用,便于管理层了解各个项目进展情况。


15.png


邓浩然开玩笑说,新系统上线后,最大的变化在于,他可以 7×24小时上班,通过一部手机,即可完成流程审批、合同确认,随时掌握公司所有信息,做出精准判断决策。


金蝶中国助理总裁韩革缨提到,基于金蝶云星空产品平台的低代码开发能力,项目交付团队还快速完成了相关定制开发,满足了云天励飞的个性化管理需求。


与金蝶的云之家、EPR联动后,云天励飞项目交付团队研发了一套流程审批信用系统,可根据流程节点的停留时间、出错率等指标,为每个成员评估一个信用分值,分值越高,说明越可靠。


数字化并不是变革的终点,智能化将是云天励飞下一个方向。


“未来,或许可以增加一定程度人工智能的判断。”邓浩然举例说,“如果A员工的信用比较好,他要报销一些餐票,AI会自动审批。”


“云天励飞提出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概念,就是想让城市越来越聪明,EPR系统也可能会越来越聪明。”陈显炉分享了他对智能化进阶的期待。


比如,基于目前的信息流,系统能挖掘更深层次的辅助预测功能,例如根据A产品今年的订单量,倒推之后的供应链,帮助采购提前介入、库存提前预警。


韩革缨表示,智能化应用也是金蝶云产品重点研发的方向,未来希望利用数据、算法、算力,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管理及供应链效率。


邓浩然说,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完成了 “技术找场景”阶段,正处于“向场景反哺技术”第二阶段。


未来,云天励飞希望抓住“场景寻找技术”的第三阶段,基于算法芯片核心能力打造一个AI平台,向千行百业赋能。


数字化、智能化,带来了可期可见的“未来之城”,也让云天励飞“飞”向更广阔的天地。


深圳总部
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0栋B座14-15楼、33楼
青岛分部
青岛市崂山区科苑纬一路1号国际创新园D2座2601室
成都分部
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街道临港路一段32号成都东航中心T2栋808室
上海分部
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川和路55弄人工智能岛21栋301室
南京分部
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创智大厦A座301室